傑伊·哈威(Jay Harvey)談家庭教會神學院的靈性培育

我們邀請了中國以外的著名思想家回應中國家庭教會的聲音,創造了一種通過傳統管道無法實現的對話。

傑伊·哈威(Jay Harvey)牧師是紐約市流亡教會的駐校學者。他曾擔任紐約市RTS的執行董事和教牧神學助理教授,特拉華州紐瓦克福音派長老會的主任牧師,以及普林斯頓長老會的助理牧師,並積極在特拉華州的3所大學建立改革宗大學團契。他還是亞伯丁大學系統神學博士候選人和紐約市立大學研究生中心哲學碩士候選人。

 
 

閱讀Rebecca Chen的原文《家庭教會神學院的靈性培育》。

 

對「家庭教會神學院的靈性培育」的回應

Rebecca Chen的《家庭教會神學院的靈性培育》為當代神學教育提出了一個有見地的、簡短的議程。陳先生受制於歷史上的改革宗神學,同時對歷史和文化動態保持敏感。她專門為中國的家庭教會寫作,但她類比了神學教育的規範(上帝的話語)、情境(我們自己的歷史和文化)和存在(基督教的形成)背景之間的牢固關係。 

我領導紐約市改革宗神學院的聖經研究文學碩士課程。 紐約都會區是美國最大、人口最稠密的大都市區。 它也是最多樣化的,僅在皇后區就有數百種語言。 事實上,有些宣教組織派遣傳教士到皇后區,接觸未得之民的移民社區。我們神學教育環境的規模、密度和多樣性使我渴望向中國的弟兄姊妹學習。我沒有失望。 

這篇文章首先讓我印象深刻的一件事是,陳教授發現從歷史上的改革宗教會分支中汲取靈感,與中國當代教會對話是有用的。鑒於西方的歷史,改革宗神學在日益多樣化的世界中是否有用?像Chen一樣,我們RTS紐約市也相信這一點。宗教改革呼召人們把傳統和文化中所體現的一切事物都服從於上帝話語的規範標準。如果做得好,這應該導致人們認識到《聖經》凌駕於所有文化之上,包括首先將福音帶給一個民族的傳教士的文化。然而,如果這樣做是天真的,那麼結果可能是一種神學帝國主義。

鑑於西方的歷史,改革宗神學在日益多元化的世界中有用嗎?我們相信確實如此。
— 傑伊·哈威

最近,新加爾文主義神學的復興對對抗帝國主義的衝動特別有用。像赫爾曼·巴文克(Herman Bavinck)和J.H.巴文克(J.H. Bavinck)這樣的思想家從《聖經》中提出了上帝形象的集體性質。 我們不是用改革宗神學來使所有民族都符合相同的文化形象,而是試圖用它來欣賞一種文化對上帝形象的獨特貢獻。我們的目標是看到福音解放罪惡敗壞的文化,而不是使一種文化與另一種文化保持一致。 

紐約也許是西方自由主義和資本主義最具象徵意義的城市。 但它也是一個種族多元化的城市。有時,我們的學生、教師和課程閱讀直接反映了我們學生的多樣性。當他們不這樣做時,我們希望我們一起學習的姿態歡迎學生自己的聲音和經驗進入課堂。 歸根結底,我們希望我們的學生在紐約市自己的文化環境中體驗上帝的跨文化規範。我們相信,改革宗神學呼喚並協助培養這種豐富的文化表現形式。  

陳教授指出,有一個豐富的事工選擇生態系統,有很多人想要培訓。既然有這麼多奇妙的召喚,福音進修班課程的重點是什麼? 鑒於我們環境的多樣性和城市的龐大規模,我們在紐約市也感受到了這一挑戰。 和我們的中國同事一樣,我們的課程側重於為當地事工培訓牧師,同時也歡迎那些有其他呼召的人加入我們的課程。 

為什麼我們專注於培訓當地牧師?我們同意陳教授的觀點,即“今天的家庭教會面臨著如此多的複雜挑戰,從各種異端到自由主義神學,從世俗的誘惑到主流的迫害,如果不把他們的信仰和事工牢固地建立在神的話語上,傳道人就不可能在這場'危機召喚'中倖存下來。此外,時間至關重要。 如果訓練被延遲,它只會在後來的生活中變得「更昂貴、更困難」。

陳教授的話讓我想起了我們現任校長Ligon Duncan博士和我們過去敬愛的同事Timothy Keller博士的姿態,他是RTS紐約市的創始講師。 蒂姆和利貢都堅信,后基督教社會越是發達,牧師就越需要聖經、神學、護教學和歷史方面的培訓。如果牧師沒有受過良好的訓練來講道和教導會眾,那麼其他所有的呼召都會受到影響。

......後基督教社會越發展,牧師就越需要聖經、神學、護教學和歷史的訓練。
— 傑伊·哈威

當我們想到美國和中國日益複雜的事工環境時,我們最好將耐心與緊迫感結合起來。在差遣使徒保羅去傳教之前,上帝給了他一段時間的準備,領導危機不會有“快速解決方案”。

最後引起我共鳴的地方是陳對中國家庭教會神學院的具體建議。 她呼籲關注終身學習的學習社區、跨學科學習和批判性思維。 

讓我們從她對批判性思維和終身學習的呼籲開始。對於我們的大多數學生來說,我們的課程將是他們最後一個正式學位。 這是合適的,因為我們的學位是一個嚴格的 66 學分的文學碩士。 他們與我們一起培養的知識習慣,以及他們學習和批判的傾向,將塑造他們的餘生。 我們希望灌輸嚴謹的思維和對終身學習的渴望。但是,我們也希望通過我們的教職員工和團契來樹立榜樣,什麼是風度翩翩和慈善。Winsomeness 甚至是我們教學大綱上的一個學習成果。

在學習社區中,最好培養適當的帥氣姿態,這是陳的第二個重點。陳先生提到過去的傑出人物,如路德和朋霍費爾,感歎現代生活和經濟給許多神學院課程帶來的壓力。 社區是為了方便和效率而交易的。 我們在紐約市感受到了這一點! 我們的目標是提供優秀的面對面神學教育,使學生不必離開紐約。我們的學生總是希望有更多的社區。這種願望與城市本身的嚮往是一致的。 紐約充滿了機遇和活力,但這座城市的規模、速度和榮耀並不能自然地服務於深厚的人際關係。這需要用心和巨大的努力。 

到目前為止,我們發現社區最好在班級聚會時培養。 這包括課程本身,以及相鄰的用餐或團契聚會時間。除非有人能為學生提供住在一起的住房——這在紐約市是非常昂貴的——否則我們認為圍繞課程本身建立時間給了我們最好的機會在我們的環境中建立社區。 此外,我們的許多學生在他們的教會中找到了豐富的、形成性的社區。 

最後,我以陳先生呼籲家庭教會神學院要跨學科和背景為主題的呼籲來結束這次簡短的討論:

“打開他們的思想,拓寬他們的視野,從西方神學教育的傳統內容,即從神學本身,到神學語境表達的應用,思考基督教世界觀如何與不同的時代和文化互動。” 

我們的MABS課程有一個歷史序列。 然而,我認為我們可以做更多的事情,在我們的課程中加入對文物和音樂的反思,正如陳所建議的那樣。 她明智地指出,人們不需要提供完整的音樂和藝術課程來提供更具體的應用和文化參與模式。相反,這些元素可以融入現有課程,而不會減少其核心內容。在像紐約市這樣擁有豐富文化機構的城市中,我們無疑沒有在這方面充分利用我們的背景。

我希望,這個簡短的反思只是我和陳教授等中國同事之間不斷交流思想的開始。我一直很欽佩家庭教會,但最近我很幸運能接觸到其領袖的神學文獻。看到聖靈如何在中國教會中工作,我受到啟發,與我們的中國弟兄姊妹一起佈置背景,看看成長和改革的點在哪裡出現,這是很有啟發性的。